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团队!全国先进!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4-10-07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授予585个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716名同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授予895名同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授予80名同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99名同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经本科生院组织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康绍忠领衔的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研究团队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热爱教育事业,传承红色基因

在古浪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学习弘扬“六老汉”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



团队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争做“四有”好老师,坚持教学、科研、育人融为一体,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定期组织研究生主题党日活动,先后前往古浪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弘扬“六老汉”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康绍忠院士以身作则,担任新生班主任,长期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发展,亲自讲授本科生核心通识课《中国水问题与科学应对》和研究生课程《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科学研究方法》《水科学与水工程专论》等,发起并牵头主办全国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结合“111”农业高效用水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带领团队成员创建了以野外实验站-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科技农户-德育基地“五链环”为特色的国际一流野外综合实训平台,探索并实践以“四融合”为特征的“8858”研究生培养模式。创建的野外实验站入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荣获2018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唯一的特等奖,2022年在全国69个新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评估优秀排名第一。



自发耕种“党员示范田”,让绿色玉米田焕发出“党员红”



实验站师生还自发耕种“党员示范田”,把“示范田”变成“节水田”“高产田”“暖心田”;以党建引领“三全育人”,创建“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协同发展“引航 1+1+1”育人新模式,团队所在教工党支部和联系指导的研究生党支部先后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学科发展



团队负责人康绍忠牵头建设“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石羊河实验站)”两个国家级平台,发起成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合作组织并共同编写《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及下属5个二级学科的学科简介》《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16门核心课程指南》等,组织开展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调研并编写调研报告,组织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积极推动全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

同时,团队领衔农业工程类专业“101计划”,以课程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强调专业内涵建设对新业态的引领和支撑,强化核心课程建设中知识体系与生产实践的链接,其中农业水土工程专委会主任杜太生发起全国涉农高校水利学院书记院长论坛,构建校级交流平台,方便全国相关领域高校交流沟通,共同促进农业水利学科的快步建设发展。



重视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团队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发展,多维度探索、创建和实践人才培养新路径。康绍忠院士为全国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讲授“开学第一课”,结合自己的实地调研,阐述现状,抛出疑问,让学生领悟现代农业水利工作者的新使命。李云开教授耕耘涉农工程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发挥大师、名师教学科研的协同引领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养的“WATER”模式。团队注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全国公开课《“大国三农”的水安全保障》,《中国水问题与科学应对》课程建设,团队成员集体备课,从课程知识体系到图形表格引用,反复论证,精雕细琢,课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以辩论赛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辨,培养学生学水爱水的热情。其中,牛俊教授还入选全校核心通识课《沟通与写作》首批教学团队成员,强调对写作对象的入微观测和深度思考,指导本科生获得“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奖。团队成员近5年共承担本科生课程45门次,研究生课程25门次,累计3233学时,指导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获奖106人次。同时成员兼任11个国际刊物编委、主编、副主编,主持完成的“创建农业水土工程新学科,面向旱区节水农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突出农工交融的农业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成果获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所培养的农业水利毕业学生中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余名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省市级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生张书函在雨洪利用和海绵城市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毕业生韦怡冰守为南水北调保驾护航,2019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康绍忠院士为全国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讲授“开学第一课”



康绍忠院士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案例被收入教育部思政司组编的《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案例汇编》,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2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2018年被中共北京市委授予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22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石羊河“谷水兴农”本科生实践,感受旱区农业发展脉搏

“中非绿洲”项目学生体悟科研应用

面向国家需求,勇担历史重任



团队师生长期扎根西北旱区,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农田水热碳通量监测网络,研制出农田节水灌溉新装备,解决了黄河水滴灌抗堵塞的技术难题;提出了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创建了作物水分-产量-品质耦合模型以及节水优质高效灌溉优化决策方法;创新了基于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转化规律的高效用水模式,创建了考虑生态的流域水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提出了基于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转化规律的高效用水模式,应用后农业用水减少6.7%,综合灌溉水生产率提高17.4%;建立了西北旱区农业节水抑盐灌排协同调控方法,揭示了西北旱区农业节水抑盐机理,为新疆6000万亩膜下滴灌可持续发展、兵团17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30余万亩暗管排盐工程实施提供了支撑;创建了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与应用模式,解决了作物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难题。经过数十年持续奋斗,塑造出“扎根西北、团结协作、求是创新、报国为民”的团队文化内核。

团队成员先后出版学术著作与教材1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获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杰出贡献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提出的多项政策建议获中央领导批示或被中办以及国家部委和地方采纳。



团队在石羊河实验站开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

康绍忠院士在中学开展节水科普



团队面向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需求,连续16年观测蒸渗仪作物耗水,连续19年观测葡萄园水热碳通量,构建6项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和标准化综合观测场,先后开展的50多项野外定位科学实验积累3TB以上的基础科学观测数据。团队走入乡村,走进农民,在石羊河流域建立农民田间学校18所,培训2386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干部5000余名,培育3100余个科技农户,培训农民45.15万人次,编写和印发技术资料50.4万册。康绍忠当选中国“节水大使”,为大中小学生做农业节水科普,到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地科普农业节水。





大漠中的片片绿

绿色中的那片红

“满天星”汇成“一团火”

团队师生在祖国大地扎根奉献

为农业强国建设源源不断

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他们点赞!




来源 |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编辑 | 杨雨睿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吴笑含 张舒然 陆岩博文


设为星标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这封信您收到了吗!

军训结营!成长蜕变!


恭喜!第一!程楠老师!

这场大会,献给他们!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